本文发表于社区。 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核心要求(虚拟项目)
如何规划基于内容的产品
需求拆解思路
核心是策划一个内容产品。 我们首先把观众群体拆散了。 我们发现涉及到的人群有三类:1.创作者2.用户即受众3.平台运营(也可能是不同渠道运营,此处略过)接下来我们根据每个用户的诉求对产品进行拆解产品的。
用户希望在这个产品中获得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这就需要平台有足够多的创作者来生产足够多的优质内容供用户消费。
创作者希望从自己制作的优质内容中获得更多收益。 比如粉丝、名气或者商业推广等。这就要求平台拥有足够大的用户受众,同时为创作者提供简单易用、有趣的工具来生产更高质量的内容。
对于平台来说,需要大量优质创作者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供大量用户消费,并吸引更多用户持续活跃在平台上,才能实现商业价值。
产品拆解
那么如何才能更合理地设计产品规划并形成良好的生态呢? 接下来,我将带大家一步步分解一个产品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
首先我们从内容消费这个环节的核心来拆解。
第一步:创作者创建内容。 第二步:发布到平台。 第三步:平台审核。 第四步:审核通过后,根据用户偏好标签、画像和内容标签匹配进行内容分发。 第五步:数据反馈。 步骤6:分析数据再现。 在从内容生产到消费的完整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产品策划的雏形,即建立基于内容“生产、审核、推荐机制、数据反馈、数据分析、优化和复制”的循环机制。 让内容创作形成闭环,让创作者持续从内容生产中获益,他们就会有动力持续产出优质内容。
生产成品拆解
对于生产者来说,一个好用的生产工具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个好的工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和创作者有什么关系? 第一创意端用于发布内容或发起直播。 二级内容创作工具如编辑器、曲库、滤镜、转场动画等。三是创作者服务(钱包、红包、推广服务等)。 第四是数据。 当生产者生产的内容被用户消费时,我们也必须向创作者提供相应的数据,帮助创作者审核内容,为内容创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方向。 比如用户情况、流量情况、转化情况、订单情况等,经过这次拆解,整个生产端的初步产品形态就完成了。
平台产品拆解
没有规则就没有规则,所以无论创作者创作什么内容,都必须基于合法合规的标准。 因此,内容生产必须有一个底线,所以我们剖析了它:内容质量管理。 有了这样的内容质量管理机制虚拟产品项目拆解流程,我们就可以要求创作者按照平台的标准来生产符合标准的内容,而不是随意去做。 内容制作完成后,我们还需要对内容和创作者进行审核,看看内容是否符合标准。 因此,我们可以将其拆解为:内容审核管理、内容管理和创作者管理模块。 同时,我们还应该创造不同的激励措施。 活动来激励我们的创作者参与虚拟产品项目拆解流程,这样我们也可以建立活动中心。 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用户管理模块和一个数据监控仪表板。 这样,基础平台模块就搭建完成了。
用户端产品拆解
当我们的内容制作完成并获得批准后,我们的内容就必须被分发。 如何精准地将我们的内容推送给用户。 当然,这里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推荐引擎。 要连接内容和用户,我们需要让用户告诉我们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用户画像和用户标签机制。 让用户对内容做出最终评价。 同时,我们需要收集用户的反馈。 因此,在用户端,我们需要进行点赞、收藏、打赏、分享、转发等功能设置。
以上,我们通过思路拆解和产品拆解,完成了整个产品的初步形态设计。 接下来,我们可以添加产品形态的详细描述(不再赘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