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制定个人每周计划时,都会遇到原本有好的想法,但结果却无法实施,或者整个工作根本无法启动的情况。 最近有一个参加时间管理训练营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来找我帮忙出出主意。
她那周的工作任务是做“宽带应用专题分析”。 按照她的想法,这项工作任务被分解为七个任务:脑图绘制、修改脑图绘制、整理数表、制作图表、文字描述PPT、补充收集其他投诉数据、撰写营销策略。 当她把这些内容安排到日程中时,她发现设定的时间点已经超出了她的控制范围,很有可能本周的工作任务无法如期交付。
和她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认为本周计划不能顺利实施的关键原因是工作分解不当。 表明这是一个流程列表而不是工作任务的细分。
1、拆解后的任务依然是“一坨”
以“大脑图谱”为例。 这个任务虽然只有三个字,但却是一个复杂的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所涉及的要素至少必须包括:一张已经制作好的思维导图,以及其他参与过脑图工作的人。 如果不拆分地落实到工作日程中,至少会出现匹配其他人工作时间的问题。
2. 可交付成果不明确
从分解的工作任务中并不清楚交付的成果是思维导图、PPT、营销策略报告还是三者的组合。 如果工作结果不明确,就没有办法可靠地预测工作所需的时间项目拆解流程图片大全,工作计划自然也就难以实施。
针对此类问题,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工作解构WBS(工作)方法也可以应用到个人工作任务管理中。 对于周计划来说项目拆解流程图片大全,按照工作任务的流程顺序或者可交付成果的结构来分解工作任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按照WBS方法制定每周计划,具体包括:
1. 明确可交付成果
一般来说,一个作业都会有一个“启动-处理-输出”的过程。 在分解个人工作任务时,首先要弄清楚每个环节的交付结果应该是什么。
2. 根据可交付成果确定任务和行动
例如,如果你想交付一份PPT报告,你可能需要在启动阶段寻找模板、收集图片、收集数据; 在处理阶段,需要确认PPT的整体结构、突出重点等。在这个环节,完成了从交付成果到行为行动的转变。
3. 总结并整理行动
根据自身资源和涉及的其他外部条件,遵循MECE(相互独立和完全穷举)拆解原则,对工作内容进行补充和排序。
其中,在从可交付成果导出任务和行动时,应特别注意检查:
1. 动作是否“最小化”?
也就是说,这个动作是否可以一拿起就做,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思考过程。
2、分解的工作是否遵循SMART原则?
即分解后的工作应满足SMART原则的五个标准要求: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相关()和有时限(Time-bound)。
只有完成上述过程的基础上,一项工作任务才会落实为可操作、可控、合格的推广计划,才能落实到进度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