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的“极客商人”智能音箱,究竟发生了什么?

图片[1]-华强北的“极客商人”智能音箱,究竟发生了什么? - 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

这是乐创蜂巢发布的第187篇文章

“我的直觉告诉我,华强北才是真正的数字科技圣地。”

——德国发明家米歇尔·海斯

其实,不仅仅是海耶斯这个德国极客。 只要不是深圳本地的数码发烧友,哪一个到了华强北不会眼花缭乱、食指大动?

图片[2]-华强北的“极客商人”智能音箱,究竟发生了什么? - 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

文丨木子编|秦嫣

来源丨理解笔记(ID:)

满街飞舞的无人机、夺人眼球的3D打印、琳琅满目的手机配件……作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和数码聚集地,这里的确应有尽有。 嗅觉之高,技术水平如此之强,华强北的“极客商人”着实让人惊叹。 他们总能在“黑科技”大行其道之前抢占先机,抢占市场先机。

“回声……Siri……”

“XX精灵,今天天气怎么样?”

“XX同学,给我弹一首钢琴曲。”

看到这几个字,熟悉这觉醒场景的人都会会心一笑。 暑假去华强北时,满眼的“新宠”就是看起来高大上的智能音箱。 这东西已经“喧嚣”了好几年,但“极客商家”直到今年年初才开始“火爆”,甚至出现了智能音箱“抢滩”的景象。

那么他们在智能音箱上的无敌表现如何呢?

12月初,在步行街旁边的几个数码市场,我发现那些曾经摆在柜台上、作为主打产品推荐的智能音箱,被很多商家摆上了后面的展示货架,被灰尘覆盖。

“没办法音箱店赚钱吗,没有牌子不好卖,卖了又要回来。” 某数码卖场负责人光哥告诉理解笔记,前段时间市场上火爆的智能音箱,大部分是品牌和知名度有问题的特价商品都被“冻结”了,大量的都成了商家的积压货。

看来,“极客商家”的市场牌战并不总是不利的。 IT 领域的智能音箱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智能音箱”与正品假货交织满街,引爆需求,还是埋下潜在的金矿?

“尝鲜”智能音箱,想靠低价抢市场

图片[3]-华强北的“极客商人”智能音箱,究竟发生了什么? - 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

“大约一年前,一些小摊位开始销售智能音箱。”

光哥告诉我,他拥有音箱、耳机、VR眼镜等数码外设。 看到几个卖智能音箱的摊位,而且销量似乎还不错,他就少量采购了一些货品上架。 在店里试水。

“因为量少,一开始就从同行那里转货,放在店里听歌。” 作为一名资深发烧友,光哥坦言,一开始对这种看起来像“盒子”的箱子很感兴趣。 我的智能音箱不感冒,因为音质绝对不入耳。 唯一能让他觉得新奇的是语音交互,“所以,最早认识的就是带语音助手的音箱。”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种会发出声音的“盒子”却给店里带来了可观的客流量。 因为他的摊位是数码城里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展示智能音箱的摊位,所以很多年轻人在选购数码的时候都会进店体验一下。

“可能年轻人比较懂,除了听音乐,还会询问天气,切换播放功能。” 在顾客的影响下,光哥逐渐玩起了花样,查路况、问问题、学外语、定时提醒、语音助手……他拿下的几十台,短短几天就被抢购一空。

看到商机,光哥开始直接向优势经销商和厂家进货,“如果有数量(批次)的话,一个基础版的智能音箱只要100(元),因为是黑科技,所以首发价299,前来购买的人也很多。”

智能音箱成为广歌门店的主打产品。 他告诉理解笔记,那段时间每天至少能卖出20台这样的音箱,周边县市的一些小商户也到店里提货。 月光智能音箱每台销量20台左右。

“它比 VR 眼镜和其他数字外围设备更容易销售。” 因为很赚钱,华强北各大数码城卖智能音箱的商家越来越多,价格上也逐渐有了竞争。 百元以上的产品随处可见,“随着核心技术越来越成熟,产量越来越大,厂家和经销商开出的价格(价格)也在下降。”

另一家数码店的负责人郁亮也告诉理解笔记,他今年年初就涉足智能音箱领域,但并没有去追那些名气太大的品牌。 这一时期,深圳很多本土硬件厂商的产品都比较成熟,价格也比较低廉。 使用低端智能芯片的音箱出厂价可以做到很低,甚至几十元,适合大众市场占领。

虽然大家的利润率有所下降,但只要出货量大,还是会有一点利润的。 在他们看来,本土硬件产品的优势就是你有我有,我的比你便宜很多。 这个套路已经在很多智能硬件产品上试用过。

“除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东南亚客户的采购量也很大。” 由于东南亚地区对智能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增加,一些厂商专门开发了带有当地语言功能的智能音箱产品,“其中65%的订单都是来自印度客户,因此很多当地厂商为其代工产品。 ”

商业嗅觉敏锐的华强北极商户,总能抓住科技趋势的红利。 但在智能家居时代,他们显然只是想借助这个概念,以低价抢占智能音箱市场,大发横财。

但这一次,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赌对。

缺乏“连通性”的智能音箱导致退货

图片[3]-华强北的“极客商人”智能音箱,究竟发生了什么? - 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

智能音箱有望成为智能家居的一大入口,这似乎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因此,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少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出手。 华强北的智能音箱厂商不仅要应对区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互联网巨头的碾压。

“我们在华强北有自己的优势,不怕巨头竞争。” 光哥表示,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深圳本土数码厂商,推出的智能音箱功能基本一致,都满足两个条件,即智能+服务。

在智能硬件方面,华强北的智能音箱虽然大量采用中低端芯片方案,但性能还算稳定,能够胜任大部分“智能”功能。 在服务方面,很多厂商也搭建了自己的云服务器,借用开源软件,购买成熟的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便宜,当时觉得大品牌未来可能无法称霸世界。”

然而光哥口中的“未来”只坚持了三个月。 今年7月,几乎同一时间,市场上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商家,都遇到了售出同款智能音箱的退货潮。 退货的原因是音箱应该有的智能服务一夜之间失效了。

“当客户带回来的音箱联网后,不管问什么问题,都会出现服务连接错误。” 商家只是以为是云服务器有问题,就打电话给厂家要求尽快维修。 但没想到一周后,除了本地客户,周边县市的大量代理商也开始上门反映这个问题。

无奈之下,光哥和很多卖同款音箱的商家只能再次找厂家洽谈。 经过反复追问,厂家向他们承认音箱店赚钱吗,厂里的资金链有问题。 用于支持音箱交互功能的服务器到期后,没有资金续租,运营商将其关闭。 得到这个结果后,不少商家都傻眼了。

“至于为什么资金链断裂,他们只是以回款不到位为由辞退了我们。” 厂方代表向多家经销商承诺会尽快恢复服务,但为了店铺的声誉,不少商家主动退货给客户。 .

很显然,这种没有任何交互能力的智能音箱,就成了没有用处的“蓝牙音箱”。 “我们只能暂时停止销售,等待厂家消息。”

郁亮此时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把光哥代理的产品卖掉。 没想到,就在一周后,他和周边多家门店配送的一款售价159元、采用深圳摩迪芯片的智能音箱也开始出现问题。

不少老客户向郁亮反映,音箱在使用过程中,网络经常断线重连。 有时处理一个简单的语音命令需要将近一分钟,这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

“我问过厂家,但故障原因让我很恼火。” 他告诉懂笔记,这款产品在低端市场卖得很好,但用户多,厂商一开始架设的服务器和带宽不够用。 不够。 网络连接中断又重连的原因是因为同时使用的人太多,部分用户被“挤”掉了。 “而且厂家直接告诉我,近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在售后服务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的余亮决定将有问题的产品下架; 光哥没等厂商通知,就恢复了云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音箱产品出现此类问题,市场上什至传言不少厂商纷纷关门歇业。

这一趋势似乎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场内多个摊位销售的智能音箱成为无售后保修、无网络服务、无后续升级的“三无产品”。

房子漏水,刮风下雨。 暑假开始后,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推出的智能音箱价格持续刷新下限,让充斥华强北的低端“智能音箱”失去价格优势,大量库存差点“烂”在商家手机里。

郁亮对此也很无奈,“200多块钱就能买到大牌产品,为什么要花159元去买一个连不上服务的蓝牙音箱?买家又不傻。”

显然,就智能音箱而言,硬件和外观固然重要,但服务才是其核心价值。 一旦没有相应的智能服务,用户就会失去购买的理由。 所谓的智能音箱只是一个摆设。

以模仿和价格战冲击市场的“极客商人”这次打错了算盘。

厂商奄奄一息,企业水深火热

图片[5]-华强北的“极客商人”智能音箱,究竟发生了什么? - 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fyxm-专注于分享与收集全网优质资源

那么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本土智能硬件厂商抓住了华强别智能音箱的先机,实现了大批量出货。

“那是因为他身患绝症。” 这里的老板刘兆辉,刚把厂里的设备卖掉,就要结清工人的工资,关门大吉。

对于刘朝晖来说,押注智能音箱原本是为了“翻盘”,如今却成了压垮业务的最后一根稻草。

老刘告诉懂笔记,这片区域以前有十几家做智能音箱的工厂。 包括他在内,几乎所有的智能音箱厂商都是“半路出家”。 他是第一个靠制造廉价蓝牙音箱发家致富的人。 “那几年,内需和出口都很大,所以这一带的小音箱都是赚钱的。”

但蓝牙设备的种种缺陷导致市场需求下滑,几年前才出现WIFI便携音箱。 “蓝牙产品面临淘汰,所以很多厂商都迅速转型为WIFI音箱。” 为了抢占红利,老刘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尝试通过电商渠道推销自己的产品。

不过WIFI随身音箱虽然没有音质损失,但是成本太高了。 老刘透露,成熟的蓝牙集成芯片只要几毛钱,而普通带协议的WIFI模块要30块钱,高端的可以实现WIFI网络音乐播放的模块甚至要几百。

“投资大,成本高,价格自然不低。” 没有天时地利人和,WIFI音箱就没有流行起来。 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后,老刘负债累累。 “更可悲的是,去年,智能音箱开始流行起来。”

为了挽回之前的损失,老刘和一些厂家一样,决定放手一搏。 即便“砸锅卖铁”不得不转型为智能音箱代工或代工,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波红利给自己带来新的机遇。

“但智能音箱一开始的返修率非常高,竞争激烈,利润低。销售仅在华强北和部分外贸订单。此外,一些代工企业和经销商打压回款,所以厂商的生存处境非常艰难。” 老刘无奈地告诉理解笔记,说到云服务,这些本土厂商都知道这是智能音箱的卖点,但如果要支持几十万用户同时连接,带宽成本而空间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因此,服务只能说是可以,不能说是好。”

员工被解雇,工厂关闭。 为了不让购买了产品的客户为难,老刘表示,智能音箱的云服务会一直持续到2018年12月,之后就没有办法了。

追逐的华强北“极客商人”和精明的深圳中小制造业主,都想在智能家居时代来临之际,抢到一波红利,成就一番事业。

但当他们用廉价的解决方案打造可以“赚快钱”的智能音箱时,却发现自己负担不起智能硬件的“服务”。 随着行业巨头的入局,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研发、产品和应用场景,智能音箱领域迅速成为IT和互联网寡头的“练兵场”。

没有联系,曾经在华强北市场所向无敌的仿制和廉价之剑已经折断。

“听说楼里有好几个做智能音箱的创业团队,我在想能不能把这个产品当蓝牙音箱用,二十块三十块就扔了。” 见多识广的光哥一脸无奈。

-结尾-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98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