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油气管网独立方案或将在今年年底取得实质性进展(附股)

8月20日,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记者证实,酝酿数年的油气管网独立计划或将在今年年底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意味着油气管道从“三桶油”中分离出来,组建新的国家级油气管网公司正在成为现实。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约13.31万公里。 其中,中石油占原油管道近70%,天然气管道占76%。 如果对“三桶油”各自经营的管道资产进行评估,新管网公司的估值预计在3000亿至5000亿元之间。

事实上,新管网公司成立的信号已经释放。

一年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逐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主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道运销分离。” 8月初,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是第一步,下一步将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这一进展可能是成立一家新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

新管网公司的成立,将打破“三桶油”垄断油气管网的格局。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担心,新成立的管网公司可能成为又一个垄断巨头。

分拆信号

2018年8月7日晚,位于浙江省舟山岛北岸的一座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灯火通明,两个巨大的圆形储气罐灯火通明。 几十米外,一艘满载LNG的轮船正停靠在码头。

16天前,“斯特纳蓝天”号LNG运输船从中东卡塔尔拉斯拉凡港出发,满载14.5万立方米LNG抵达舟山站。 距“史丹纳蓝天”号离岸已过去四天。

LNG运输船离岸当天,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身着黄色工作服,面带微笑登上“史丹纳蓝天”轮,亲自将礼物交给船长.

舟山LNG接收站的所有者是总部位于河北廊坊的民营燃气巨头新奥集团。 这是国家能源局批准的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首个大型LNG接收站项目。 王玉锁由此成为一家国内民营企业。 其中,LNG接收站垄断领域吃螃蟹的第一人。

就在“斯特纳蓝天”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靠岸前四天,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公开监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征求公众意见。

《监管办法》指出,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在保证存量用户现有服务和剩余产能的前提下,应当与符合开通条件的用户一视同仁地签订服务合同,为用户提供油气运输按合同约定。 、仓储、气化、装卸、中转等服务。

这份文件实际上是五年前那份文件的翻版。 新奥集团之所以能够拿下舟山LNG接收站项目,是因为监管部门在2013年10月底下发的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名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公开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其核心内容是作为油气管网运营商的“三桶油”,特别是中石油,应遵循一定的顺序,不歧视第三方。 打开管道设施。

当年文件下发时,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外,收到文件的公司还有大唐集团、中石化联合会、华润燃气、中华燃气、中华燃气和新奥能源。

意见稿提出,上下游用户可合理向油气管网设施运营商提出申请,油气管网设施运营商需在30个工作日内答复是否同意接入,如不同意接入需说明理由。不同意。

随后几年管道公司赚钱吗,油气管网的独立工作一直在进行。 但由于涉及的资产规模太大,涉及的利益复杂,监管部门不得不循序渐进。

直到去年初,分拆的信号更加强烈。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深化石油经营机制改革和天然气管网,提高集约运输和公平服务能力,逐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主干线建设。” 管道独立性”。

上述知情人士称,去年年底出现大规模气荒后,监管层下定决心,对油气管网动用“真刀真枪”,保障天然气供应。天然气不能只靠“三桶油”。

8月3日出台的《监管办法》还特别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参与统一规划的油气管网设施投资建设,提高保证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能力。”

各方游戏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每次涉及涉油法规出台都会召集专家组进行讨论,但在理顺天然气价格时,管道独立性将成为重点的讨论。

但在初期,每一次讨论都因为绝对霸权的中石油反对而无果而终。

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油在国内运营的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85582公里。 其中,原油管道20359公里,占全国的68.9%; 天然气管道53834公里,占全国的76.2%; 成品油管道11389公里,占全国的43.2%。

转机出现在2013年下半年,从当年8月开始,中石油爆发了一起腐败案。 国资委原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中石油原副总经理王永春、中石油原副总经理李华林等高管相继被免职其他。

当年9月,国家发改委多次召集石油企业代表开会,讨论油气管网独立建设的可能性。 一位曾在中海油工作过的人士表示,此时中石油的代表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强势了。

“过去,他们(中石油的代表)召开的会议非常强硬,如果他们反对,这件事就很难推进。但​​管道资产对中石油来说非常重要,不可能同意分拆。” “ 上述人士表示。

中石油贪巢案给了那些长期深受垄断伤害的民营企业打破垄断的希望。 2013年10月,代表众多民营石油企业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石油商会与国家能源局和商务部就油气领域开放相关问题举行了两次座谈会.

在10月17日的座谈会上,民营资本进入油田的呼吁大多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回应,但对于是否开放油气管网运营,与会官员仅表示: “这不是能量。在可以由一个局决定的事情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更为激进。 2013年10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将油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设立若干油气管网公司建立油气管网政府监管体系。

这个方案被称为“383”改革方案。 然而,建立多家油气管网公司的计划并未得到广泛接受。

中石油管道设计院专家也认为,管道独立化是大势所趋,管道与生产企业分离有利于提高管道利用率。 未来,这些管道将成为公共基础设施,由第三方独立运营。

在各方博弈下,在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中国石油自2014年起积极重组公司管道资产,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当年5月13日,中国石油公告拟投资西气东输一、二线相关资产和负债管道公司赚钱吗,注册资本100亿元,并通过公开转让其100%股权。产权交易。

2015年12月24日,中国石油公告称,公司将以全资子公司中石油管道为平台公司,整合东线管道、管道联盟和中国,旨在建立统一的管道资产管理运营和投融资平台。

本次交易中,中石油管道总资产超过2813亿元。 其中,东部管道884.15亿元,管道合资1239.22亿元,西北联合管道690.3亿元。

整合完成后,中国石油对中石油管道的持股比例将降至72.26%,宝钢股份、新华人寿和雅戈尔分别持股3.52%、3.46%和1.32%。

中石油内部人士曾表示,管道资产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中石油向监管层妥协的结果。 “这两年,中石油太被动了,从共和国的长子变成了共和国的‘孙子’,人人喊打,人人都得低头。” 上述人士表示。

不过,虽然中石油因贪污案妥协,但作为其业务板块中最赚钱的业务之一,中石油会轻易放弃吗?

独立程序

真正的阻力其实来自独立计划的具体实施。

据彭博社报道,新管网公司预计将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将各自的管道资产和员工剥离并转移至新公司,然后确定新公司的股权比例。新公司根据各自管道资产的估值。

其次,新管网公司资产注入后,拟引入约50%的社会资本,包括国家投资基金和民间资本,新增资金将用于扩建管网; 最后,新管网公司将寻求上市。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具体方案还在酝酿之中,其核心是资产的核算和确定。 “不过,未来新管网公司肯定不仅仅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而是一家资本管理公司,并最终寻求上市。”

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建成运营的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7.4万公里,干线管道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7.3米,为美国最高。 中国的1/8,法国的1/9,德国的1/10,互联程度很低,基本没有双向传输能力。

2016年至2017年,我国天然气干线年输气里程仅为3000多公里,不到“十二五”期间年均水平的40%,主要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输气管道明显滞后。

但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预计到2020年和2025年,我国主要天然气管道将达到分别为10.4万公里和16.3万公里。

按照每新建1公里天然气管道投资800万元测算,到2020年和2025年,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投资需求将分别达到2400亿元和6960亿元。

过去,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自然管道建设均由中石油、中石化独立投资。 但随着未来投资的增加,单个企业很难承担如此大的投资额。

中石化内部专家表示,寻求资本化、证券化,通过上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将能很好地解决资金问题。

对于具体方案,业内掀起了讨论热潮。

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所综合规划高级工程师许江峰曾提出自己的想法:成立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公司,母公司入股“三桶油”石油”存量管道资产评估,吸纳几大资金200-3000亿现金。

之后,国家油气管网母公司向各省管线资产分配适当现金,吸收本省地方管线资产和现金股份,启动省级油气管线建设。

国家油气管网集团成立后,应尽快上市融资,力争获得2000亿至3000亿元现金。 新管网公司将统一规划油气管道建设,统一调度。 投资、建设和运营由省公司负责。

在早期的管道独立计划中,除了它的激进独立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相对保守的“过渡”计划。

“这个方案不涉及产权变更,管道业务仍属于中石油,但需要建立完善的准入机制,就像火车一样,只要买票,任何人都可以上车。”中石化内部专家。 .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独立组建国家天然气管道公司,“实际上是借鉴电网体制‘厂网分开’改革,实行全国统一的干线管道。 , 只收输气费。”

目前,中石油已实现天然气管销分离。 在天然气业务板块,除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外,还成立了以销售为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

根据中石油既定安排,上述两家公司将搬出位于北京东直门的中石油总部大楼,独立开展业务。 如果不出意外,国家管网公司可能会入驻这座新办公楼。

垄断论

对于新管网公司的成立,曾就职于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的唐超(化名)一直关注至今。 6年前,大唐在内蒙古的煤制气项目成功投产,但由于中石油的“打压”,产出的天然气不得不卖给中石油。

唐超还记得,大唐在内蒙古克什腾旗的天然气项目已经具备投产条件,但北京最后100公里的管道由中石油控制,导致供气延误。

资料显示,该项目于2009年8月获批开工建设,与之配套的还有一条克旗至北京的天然气管道。 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257亿元。 由中国、北京燃气集团、大唐集团和中国共同出资,分别占51%、34%、10%和5%的股份。

按照规划,配套输气管线将途经内蒙古赤峰、西盟、河北承德、北京密云,全长359公里,最终并入北京市燃气管网。 但是,由于与北京城市燃气相连的最后100公里管道由中石油承建,后者凭借垄断优势,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最终,大唐不得不与中石油签订《煤制天然气购销协议》。 初始结算价为每立方米2.75元(含13%增值税),生产的天然气先卖给中石油,再供应给北京用户。 无法直接供货。

唐超说,这个价格当时只能保证不亏本,但每立方米比预期低了10毛钱。 如果未来项目全部达产,年收入将减少300-4亿元。

大唐的经历是中石油高度垄断油气管道的一个缩影。 另一巨头中石化也遭到了中石油的“不公平待遇”。

据上述中石化内部专家介绍,早年开发四川普光气田和川气东输工程时,部分管道与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即中石油吴中线)重叠).

管道建​​设时,中石化主动与中石油谈判,希望利用这条重叠管道,但最终双方未能达成一致,中石化不得不花费巨资重复建设。

如今,新管网公司的成立已经进入倒计时。 据“两桶油”现有管道资产公开统计,中石油、中石化的管道资产已达3153.68亿元。 有分析认为,新管网公司的估值在3000亿至5000亿元之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去年5月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将达到16.9万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分别达到3.2万公里和3.2万公里。 3.3万公里和10.4万公里,储运能力明显增强。

《方案》还提出,到2025年,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别达到3.7万公里、4万公里和16.3万公里。 . 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结构更加优化。 ,储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届时,新管网公司拥有的资产规模将更大。

一些民营企业不禁要问,成立新的管道公司会不会造成新的垄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74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