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几个朋友来找包叔聊理财。 相互沟通后才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买过银行理财产品。
他们都觉得很奇怪银行理财赚钱法,问我为什么不买?
我很高兴我没有买它! (我也买不起…)
就在上周,“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这次翻了一个大车,涉及5亿元资金! 而且受影响的客户都是私人银行的高净值信托客户!
事情是这样的:
去年8月,为获得流动资金,华夏幸福推出了一年期集合信托产品——大业信托君瑞15号,由华夏幸福提供担保,招商银行代销。
据介绍,这款理财产品原本定位于高端用户群体,在APP上不可用,而是直接面向招商局的私人银行客户+家族信托销售。
而招商局是服务国内高净值客户的第一梯队大银行银行理财赚钱法,其家族信托的门槛是1000万。
因此,不仅从这款产品的研发到销售,还有业内明星企业的参与。
但就是这么小规模的高档产品,本该在今年8月14日还款。
不仅二季度利息没有如期支付,本金也不见了。
就因为华夏幸福债务问题严重,股价暴跌,负债累累。
对于此事的处理,招商银行和大业信托也做出了回应。
招商银行来了一句经典的“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
虽然他承认违约,但他强调,该产品的发行人和主动管理人是大业信托。 我会做好监督工作,但我不会补偿。 我只是一个代销渠道。
那么大业信托就只能背锅了。 他的家人表示,他将加入华夏幸福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追讨债务。
再见! 这个回答很机智,没提补偿,只提监督督促。
而且现在的监管不允许硬性赎回,银行和受托人不可能不赔钱不赔钱的麻烦。
所以即使富人要管理他们的钱,他们也没有去做。
银行理财或其他投资中,究竟有哪些可以规避的陷阱?
1、要清醒!银行理财必须注意这三点
1.1 银行理财并非100%安全,资金无保障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给人一种“保本保息”的错觉。
尤其是中老年人,对银行粉丝的信任度很高。
包叔可以理解,因为以前确实如此,银行的理财基本都是刚性兑付,简称刚性兑付。
所谓刚性赎回,是指无论实际投资是亏损还是盈利,产品到期后,银行都会按照承诺的收益率兑现。
最终的结果是:保本保息,投资者无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不存在。 银行在实际投资中可能会损失很多,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所有风险由金融机构自行承担。
可长此以往,终究是行不通了。
因此,银监会这几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取消银行的“保本理财”,打破“刚性兑付”。 说白了就是让投资者直接面对风险,银行不能承诺包底线。
根据2018年资管新规,银行发行的理财新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收。 产品净值可随金融市场价格波动。
1.2 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较大差异
产品包括自营和代销。
银行自营产品安全系数高,风控能力和政策监管能力强,出问题银行包办。
但寄售产品不同。 虽然会经过银行的审核和风控,但是风险控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安全系数比较低。 如果寄售的产品有问题,银行是不会给你付款的。
比如这次暴雷中的大业信托君瑞15号,就是被招行代销的。
区分两者的关键是在购买前到中国金融网核实(点击蓝字进入网站)。 如果您找不到该产品,则该产品不是银行自营的。 谨慎购买。
1.3 同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不同
一般而言,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分为5级,从R1-R5依次递增。 宝叔自己发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