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断层有时会反映在生活方式上:一二线城市的白领早起晚班、加班熬夜。 ,坐拥一大批粉丝。
比如在广东东莞和佛山,“搞体育”、“打篮球”并不是“没出息”、“吃青春饭”的代名词。 因为这里草根球员的职业道路更加“多元化”。 他不仅一年能靠打球赚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线上线下也拥有数百万的粉丝,正所谓“名利双收”。
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博主的篮球业务
几年前,阿里成为了“篮球网红”。 仅在快手APP上,他和好友林坤、头盔等人的总粉丝数就超过了200万。 几乎每个视频都有上万的浏览量和密集的点赞评论。 不包括微博等社交平台。 起初他们活跃在微博上,但随着这两年短视频的火爆,他们也在转移阵地,探索一个更适合与球迷分享篮球生活、交流篮球技巧的平台。
阿里的快手主页怎么利用篮球赚钱,分享篮球技巧、比赛和生活。 ID:
线下,阿里是“小老板”。 他和朋友们在佛山、东莞、深圳等城市建起了篮球训练馆。 招收的学生以年轻人为主。 大多数当地人通常在寒暑假期间从全国各地招收学生。 学员中既有本地四五岁的小女孩,也有外省的“粉丝”。 他们的商业模式类似于内容创业行业大V的变现逻辑:线上引流、线下培训服务、篮球周边产品电商业务。
阿里身高1.7米左右,十五、十六岁才开始打篮球。 注定他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篮球梦。 2016年开始,阿里放下了当时的创业项目,和几个朋友在佛山三水区雅居乐社区开了这家名为“无界”的篮球训练馆。
与社交媒体的喧嚣相比,这家“总店”要安静得多。 训练馆门口写着“为了中国篮球”。 这个标语和这间训练馆的店面有些不符。 对此,阿里解释道:“中国篮球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职业篮球,更代表着草根阶层对篮球的热爱。” 没有训练、没有比赛的时候,这些篮球网红就会打得飞快。 采访中,不时从外面传来“网络神曲”。
阿里对自己现在的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说:“以前创业忙没时间打球,现在我不仅可以打球,还可以养家糊口,养家糊口,家人也不会抱怨我(打篮球)不干我的工作正常。”
谈生意,谈球场
它与佛山隔着广州,另一个三线城市东莞,十年前还被称为“篮球之都”。 这个名字正式了,关于这座城市和篮球的笑话更有趣——
这里工业发达,许多工厂在球场上洽谈业务。 如果供应商能够在球场上获胜,则签订合同的概率会更大; 镇村对篮球的投入每年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也有一句话说:“在这里,如果政府领导对篮球一无所知,那么就很难进入当地圈子。”
大朗男篮队员合影
东莞市大朗镇就是一个缩影。 “大朗篮球”是东莞市篮球界家喻户晓的招牌。 在东莞篮球联赛男子甲级联赛中,大朗男篮曾创造了“十年九冠”的佳话。 乡篮协。
曾庆鹏是大朗男篮的明星球员。 说他是“明星”也不为过。 甚至早餐后,陌生人也来迎接他。 “你现在玩的不多了?我记得你以前每场比赛得多少分,春节、企业联赛什么的我都没输过。”是个50多岁的人啊这谁说的。 博。 曾庆鹏说:“大朗和东莞的篮球迷太多了,早上起床就要打一场篮球,不打很难受。”
曾庆鹏在体育学院读书时,经常来东莞打球。 那时候和同学打一场比赛的出场费是几千元。 那个时候,他甚至可以在东莞买一套一平米的房子。 毕业后,他来到东莞当体育老师。 因为篮球打得好,他也加入了大朗篮球队。 随着大朗男篮的不断成功,以及曾庆鹏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让他作为功勋球员在当地积累了不小的名气。 直到现在,很多当地人都觉得能成为他的徒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东莞几乎每场篮球赛都是座无虚席
在这个城市,家家户户都有篮球迷,村村都有篮球场,空置率很低。 周末和春节等节假日,法院人山人海。 几年前,东莞官方提供的一组数据中就有记载:东莞已注册各类篮球场2万多个,其中近2100个达到了比赛标准。 以中塘乡袁家涌村为例。 这个常住人口约1万的村里有10个篮球场,其中6个是灯光球场,这些球场免费向公众开放。 只要你想玩,喊一声就可以组队。 还有一大批热爱篮球的企业家,不惜重金从全国招揽人才。
随便玩玩,赚的不亚于白领
这种篮球氛围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 据《东莞体育纪事报》报道,1950年代,铁杆球迷李超从莞城跑近50公里来到广州黄埔区,只为观看一场家乡球队——东莞华清男篮的篮球比赛。 此外,广东的气候也适合民间体育运动,一年四季都可以打球。 当然,经济原因也很重要。 东莞地处改革开放的广东省,自身商业氛围浓厚,包括政府和企业都愿意自掏腰包支持球队和球员。
这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 反差的背后,是英男和北方人对待篮球和运动的不同态度。
曾庆鹏的一位高尔夫球友是山东烟台人。 在那里,打篮球在很多人眼里就和“打游戏”一样,往往被视为“没有出息”、“没有出路”的代名词。 但是来到东莞之后,他感受到了这里的篮球氛围,就不想走了。 而且,在这里玩确实可以赚钱。 全年收入不比一线城市白领差。 几十万不是问题。 据了解,球技好或者名气大的选手,一场比赛的“出场费”甚至可以达到1.8万元,少的甚至还有几千元。
广东省以外的情况则大不相同。 曾光是总经理。 他2006年毕业,但截至目前,本科同学中从事体育行业的不到10%。 他说:“如果不能打职业球员,只有两条路:当体育老师,或者开健身房怎么利用篮球赚钱,出路很少。”
谁真正为球队和球员买单? 其实,他们大多是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房地产、纺织、外贸……各行各业。 东莞当地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有钱却不忘回馈社会,投身体育事业,前期投入足球建设,后来发展篮球。 正是这种热心公益的精神,推动着东莞篮球事业和东莞体育事业的发展。”
其实对于这些民营企业来说,除了热爱,篮球还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东莞一位老板介绍:“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不一定能带来直接的转型,但对企业的品牌和声誉,包括政府的地位也是非常有利的。很多重要的比赛,当地一把手、分管领导都会到现场支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曝光机会。”
解决“青春饭”的尴尬
打球是青春的大餐——这是圈内圈外所有人的默认。 但是,在广东的这些二三线城市,却有更多的机会和风口。 除了打篮球赚钱,开篮球训练馆是很多人的选择。
据曾庆鹏介绍,仅大朗镇就有至少六七个篮球训练营。 很多训练营甚至请来了很多职业明星和外教来指导训练或者打比赛。 相对来说收费也不算太贵,一节课100元左右。 这种爱好也可以反哺整个篮球产业。 据介绍,不少体校将来到东莞的几所中学进行专项招生。
如果既有体育相关的经验,又有市场的敏锐度和相关知识,这样的跨界选手将会有更大的前景。 曾光读研究生时主修体育行业。 他现在到处都在寻找这样的“人才”。
曾光过去也踢球和执教过。 但现在他正在研究“更大的事情”。 他的公司是广东省篮球协会的子公司。 背靠这样的机构,再加上曾光和团队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资源,他希望能和品牌方开展一些更高级的跨界合作活动。
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打造了众多知名赛事,完整打造了球员。 曾光称之为“产品”,回馈品牌广告商。 诚然,这种“互惠互利”的模式似乎比东莞这样自发的民营老板的支持更持久。 事实上,打造这些IP产品正是当下品牌商所需要的。 据了解,以往某知名啤酒品牌斥巨资聘请国内一线选手作为代言人,但最终效果平平。 随着江小白等品牌在市场上开辟了更多的营销方式,也给了企业主和活动运营方不少启示。 这家品牌方近期还计划邀请更多本土玩家为其代言,寻找更多小众、多元、多元化的IP产品来命名。 曾光深信不疑:“这条路一定越走越宽,现在我们合作的品牌续约率都在90%以上。” 而这无疑也给了这些民间玩家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除了与品牌方的联动,广东篮协还在与众多本土IP进行跨界合作。 今年《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时,一段“顺德的味道”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这些都是曾光的合作伙伴。 他说:“我希望通过篮球来弘扬各种文化。” 不仅如此,在曾光的眼中,体育还可以带动包括酒店在内的诸多行业的发展。
篮球联赛DJ/MC培训班
以开放的心态,篮球相关的产业链越来越细分化、多元化。 比如一场篮球比赛,DJ和MC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曾光和他的团队开办了全国第一个DJ和MC培训班。 他说:“学生的费用不高,1000元左右,足够我们基本覆盖成本。更多的是为了博人气。但这些学生毕业后,参加一个活动的‘出场费’能达到一两千。”
广东模式,复制全国
草根篮球,或者民间体育,的确是很好的纽带。 现在不仅在广东,在四川、福建、广西、贵州等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间体育生态建设。 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广东篮协的影响。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也来到现场观看了2017年省联赛的揭幕战。 他说:“我一直在关注广东省篮球联赛的民营篮球平台,我认为已经初步形成的‘广东模式’值得借鉴,光靠中国篮协的力量是不够的推动草根篮球事业的发展,只有协会动员起来,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背后无疑给更多城市的基层带来了更新鲜、更多样化的谋生方式和赚钱机会。
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整体发展比较早,硬件比较差。 阿里也看中了这样的机会。 他说:“我们去外省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技术非常好的球员在红土上打篮球,但也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和助威。” 于是他也打算从广东出发,将培训业务拓展到南京、合肥等城市。 他的理由是:与一线城市相比,这些地方可能需要更系统的引导,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作者:陆昊,三趣创始人,专注于品牌营销和商业模式。
曾任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资深财经记者,深耕创业、新技术、商业报道多年。
老虎关爱
都在同一个班级
你怎么这么帅
《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你的职场英雄皮肤
穿上吧,老板批评你之前要三思而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