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雪岩的一生中,我明白了这3样东西

一开始我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穷人家的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太难了。

但看了《戴红帽的商人胡雪岩》这本书后,我不再认同“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观点。

胡雪岩是晚清中国的传奇人物。

他出身贫寒,年少时帮人放牛。 十二岁时,父亲病逝。

十三岁开始独自外出,当过伙计、学徒、倒过便池、当过杂工。

然而,他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家致富,成为当时财富无比的富商。

他为清政府向外国银行借钱,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 曾受慈禧太后赐黄袍黄袄身边会赚钱的人,人称红帽商人。

就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小牛郎,是如何凭借自己的能力迅速发家致富的呢?

俞敏洪曾在北大演讲中说过:我用望远镜寻找的不是对手,而是榜样。

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能给我们不一样的启迪,就可以成为我们人生某个阶段的榜样。

在胡雪岩的一生中,我明白了以下三点。

一、基础扎实:德行决定人生

我们常说“人无品格,方能走不远”。

胡雪岩后来的成功,与他从小养成的良好品格是分不开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胡雪岩树立了正确的三观。

学习理念:

他家境贫寒,只在私塾念过两年书。 但他的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学者。

胡雪岩从小就知道读书要懂事。 老师说的话你不明白,你回家肯定会问爸爸的。

道德: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老,六岁看老”。

胡雪岩八岁开始为人放牛。 有一天,他在野外放牛,遇到很多朋友,就把牛拴起来玩。

其中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山沟里,其他孩子见不对,吓得跑回家去了。

只有胡雪岩淡定从容。 他慢慢摸索下去,把孩子拉起来,扶上牛背送他回家。

当时街坊邻里都夸他聪明勇敢善良。

人生观:

胡雪岩虽然早年丧父,面临困难的家境,但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在胡雪岩面前埋怨过父亲的早逝。

妈妈和邻居相处融洽,待人和善。 只要能帮到别人,她都会尽力去做,而且从来不求回报。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不断的感悟与实践,为胡雪岩日后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抓住每一个机会

除了人品好,胡雪岩还善于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遇。

第一次机会:谷物贸易学徒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胡雪岩照例到田间放牛。 他把牛赶到草地上后,就到离马路不远的凉亭里休息了。

走进亭子,发现了一个蓝色的大布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胡雪岩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偷偷带回家,而是先把包裹藏在草丛里,然后若无其事地坐在原地等主人。

他强压住饥饿感,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终于,一个人慌张的跑了过来,询问包袱。

胡雪岩平静应下,将包袱还给主人。

失主又找到了,兴高采烈地拿出一样东西送给胡雪岩,却被胡雪岩连忙拒绝。

店主觉得他人品不错,邀请他到自己的杂粮店工作。 征得母亲同意后,胡雪岩只身前往大福,在杂粮店开始了学徒生涯。

第二次机会:人生的第一桶金

胡雪岩15岁那年,照顾一个来杂货店谈生意的商人。

连续多日给他送药送饭,跑来跑去也很周到。 商人很感动,得知胡雪岩进杂粮铺的原因后,便让他去火腿铺。

在火腿店干过一段时间的胡雪岩,因勤奋好学、算钱快、算盘好、字迹漂亮,受到银行老板的青睐,便投奔了富康银行开始见习。

胡雪岩在银行当学徒时,每天早早起床,开店,扫地,给大佬们倒痰盂和小便池,送早餐和点心。 吃苦耐劳,吃苦耐劳。

开店后,有客人来做生意,他总是站在一旁,随遇而安,从来不用别人吩咐。

距离他老师的毕业期限还有整整一年,他破格晋升为“跑街”(相当于现在的业务助理)。 胡雪岩的业务能力特别强身边会赚钱的人,愿意钻研。

钱庄鱼的老板没有继承人。 见胡雪岩勤奋好学,胆识过人,对他很器重。

老大病危时,将整个银行交给了胡雪岩。

就这样,胡雪岩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三次机会:帮助左宗棠

一个商人能否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取决于他能否把握机会。

只有善于发现机会,才能抓住机会,更好地利用机会。

一旦抓住了机会,就要乘势而上,迅速行动,敢想敢做。

胡雪岩是第一个以商人身份向外国人借钱的中国商人。

为了帮助左宗棠筹办造船厂,筹措军饷,胡雪岩代表中国政府向洋人举债。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商人代表政府向外国借过钱。

就连一向做事果断的左宗棠也不敢相信这种事情会成功,但胡雪岩分析情况后还是毅然决然地向洋人借钱。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在于他在任何时候都能非常准确地把握一切大事大事,而且每一步都非常稳健和精准。

3.自残

胡雪岩五十多岁时,达到了人生最辉煌的巅峰。

然而,当时清朝的两大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却越战越烈。

李鸿章发现左宗棠屡立战功,离不开胡雪岩的大力支持,于是提出:左氏要变,必须先推胡。

为打破洋人对丝绸市场的垄断,胡雪岩高价购入大量丝绸。

然而,李鸿章的人用各种方法一步步将胡雪岩逼入困境,同时试图揭露胡雪岩向外国银行借款多报利息的事实。

慈禧太后得知此事后大怒,下令查抄胡雪岩的财产。

胡雪岩一生积累的数万家产就这样化为乌有。

虽然胡雪岩最终成为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但如果不是他自己留下了蛛丝马迹,李鸿章的手下也不可能碾压他。

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曾世强教授说: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抛物线,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不同,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周期性的调整。

我想这大概是我们从胡雪岩的一生中得到的最大启发吧。

参考书: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0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