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煤导致电力严重短缺我国东北南部地区或进入常态化

大规模“电荒”现象正在成为近期常态,其背后的原因与全球煤炭短缺有关。 短期内,由于可能扩大甚至进口煤炭,这种电力短缺问题不会很快得到解决。

在近期的二级市场上,电力板块可谓一枝独秀。 自7月底开启上涨行情以来,申万电力指数最高涨幅达40%。 闽东电力、乾元电力、中闽能源、节能风电、上海电力等部分个股单月涨幅就达50%。 以上增加。

电力板块的大涨,与全球煤炭短缺导致我国电力供需严重错配有关。 短期内,煤炭扩容甚至进口都难以快速解决。 业内人士和专业投资者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均表示,“限电”现象很可能部分常态化,这对于电力系统板块的形成是可以理解的。

全球煤炭短缺导致电力严重短缺

我国东北、南方地区或进入正常停电

9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开始“限电”“停产”。 东北三省,道路上的红绿灯还没亮,居民楼突然停电停水。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实际上已经影响了很多上市公司的经营。 9月14日以来,两市22家上市公司楚江新材、万业科技、长绿、桃利面包等先后发布停电影响公告。

关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停电、企业停工背后的原因,《红周刊》记者采访了申昂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何朝晖、香港博文基金董事长王文。 他们一致认为,电源和电厂建设远远落后于电力需求,供需严重错配是当前电力紧缺的主要原因。

何朝晖说,在我国严格控制“双碳”的情况下,高碳排放的高耗能煤矿企业产能有限。 此前,煤矿的供给弹性较大,如核准年产能100万吨。 如果市场好的时候,产能弹性会增加到200万到300万吨。 但在目前严格的碳控下,产能只能达到100万吨。 即使碳排放要求更加严格,煤矿也会停工,导致产量下降。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今年将不再进口澳大利亚煤炭。 虽然增加了从美国、俄罗斯、印尼、蒙古等国家的煤炭进口,但仍不能完全弥补整体的需求缺口。

“不仅我国面临缺煤、缺电,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国家缺煤,进口煤往往难求。与此同时,水的流入年内国内主要水电站出水量减少,导致水电发电量不足,同时也是风电淡季,火电严重短缺,新能源供应不足,停电停产是不可避免的。” 何朝晖进一步分析道。

“电力公司并没有因为亏损而放弃生产,而是一直在努力生产。” 王文并不认同市场传言,因煤价上涨导致发电企业不愿发电,进而导致大规模停电。 . 他认为,如果供电建设不加紧,工业停电、停产甚至居民停电很可能成为常态。 “我们的供电建设确实很难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限电地区方面,何朝晖判断,“在东北地区,限电状态可能会持续到明年采暖季,因为采暖季用电需求持续增长,而现在煤炭处于供不应求,全国其他省份基本没有,多余的电力靠进口,南方地区临近港口,一般用进口煤,但今年煤价和海运价高,会吃力短期内缓解,年内有序停电也可能成为常态,西北地区相对乐观,目前基本不存在问题。

停电或利好“双高”行业龙头企业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观点认为,短期限电限产对“两高”行业并非完全利空,因为虽然量有所下降,但价格可能会上涨。 事实上,今年以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两高”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现象仍在持续。 由于涨价,上半年这些主要行业的净利润接连数倍增长。 泰化、中核钛白、天赐材料最新公布的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将继续大幅增长。

何朝晖表示,毫无疑问,减电减产对制造业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他们的长期逻辑是提高市场份额,确保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拥有长期优势。 但在停电的背景下,产能被强行削减煤炭贸易赚钱吗,供应不足将导致价格上涨。 这种做法实际上相当于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以光伏行业为例,由于‘能耗双控’,之前被控制的硅料价格进一步上涨至26万/吨,受此影响,下游肯定会开始减产。这年货量得不到保证。工业品的需求不会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一旦价格突破某个点,下游需求可能会瞬间转入极低水平。

事实上,何朝晖的说法也得到了相关公司业绩的佐证。 今年上半年,多家光伏企业因成本上涨停产,严重影响了盈利表现。 比如,协鑫集成中期净利润亏损2.47亿元。 原因是上游硅料供应不足,价格大幅上涨,致使公司主要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大于元器件调价空间,迫使公司被动停产待料。处理硅晶圆。 供应短缺的影响。 同样,中利集团也因光伏组件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导致中期净利润亏损12.56亿元。

在“两高”行业,虽然整体上难以做到“以量代价”,但何朝晖仍认为,一些不受影响或有一定能力承受当前“能耗双控”的龙头企业”甚至限电减产措施接下来,很可能迎来扩大市场份额的良机。 毕竟,“双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走高质量发展路线。 此外,在“双高”行业,很多龙头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火电厂,甚至还有自己的新能源发电厂(光伏发电或风电),这进一步拉大了龙头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差距。权力限制。 .

以“两高”行业之一的钢铁行业为例。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虽然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低碳转型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些高耗能、低效率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兼并重组有望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例如,鞍山钢铁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将积极落实碳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纲要,力争在钢铁行业率先实现双碳目标。辽宁省钢铁工业。 首钢股份也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坚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今年年中,这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实现了936.6%和556.25%的同比大幅增长。 9月29日,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了钢铁上市公司一三季度业绩预告。 报告期内实现利润75亿元,继续保持同比增长约466.04%。

未来5年煤炭供应仍将供不应求

除了电力股直接受益外,受疫情影响,全球煤炭贸易下滑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炭进口,导致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 对此,何朝晖判断,煤炭价格肯定不会无限上涨,因为煤炭价格大多是长期协议,价格调控权仍在国有企业手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煤炭价格短期内难以回落,但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也不大,可能会长期在高位震荡。” 何朝晖认为,目前煤炭缺口明显,不排除政府加大力度。煤矿可能会给限产严的企业一定的增产,但整体复产至少还需要1到2年的时间。多年的整顿,产量的增加还需要一段时间。

王文表示,目前煤炭产能贡献率已经达到极限,“没有新增产能可以弥补缺口,这在中国神华、陕煤、兖煤等公司的财报上都有体现反映出没有资本支出意味着他们没有新的产能释放。 他判断,政府理论上不会批准新建煤矿,即使批准,也需要5年时间才能形成有效产能。“未来5年煤价上涨多少很难判断,但未来5年煤炭供应短缺是肯定的,因此煤炭企业股价至少还有一倍的上涨空间。”

事实上,由于煤价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煤炭板块37家企业中,不仅有33家实现盈利,还有30家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而赚取利润。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中国神华的年中利润达到260.26亿元。 陕煤、中煤能源、兖州煤业也表现出了出色的“赚钱能力”,中期净利润分别高达82.86亿元。 元、75.86亿元、60.42亿元。 又或者是业绩的持续好转,让机构资金在二季度增持了煤炭股。 整体来看,二季度机构投资者持有煤炭企业,占行业总流通股本的比例为6.06%,较上一报告期增加1.9个百分点。 具体公司中,潞​​安环保能源、中煤能源、山西焦煤、中国神华等公司均增持数亿股。 从三季度以来外资增持情况统计可以看出,陕煤、梅津能源、山西焦化、中国神华等煤炭企业最新增持较二季度末进一步增加。

当然,随着近期国家相关部门稳定煤价的意愿强烈,市场也开始对煤炭企业未来的增长潜力感到担忧。 对此,王文表示,“即使维持当前煤价煤炭贸易赚钱吗,煤炭股的盈利空间也会有数倍,或者煤价下跌不会影响太多上市公司的业绩,因为前——煤炭企业出厂价相距甚远,低于市场价,如陕西煤业出厂价比市场价低200-400元,如果市场价长期居高不下,陕西煤业将逐步上调出厂价,届时业绩弹性将得到体现,如果长周期拉长,煤炭股将脱离周期股行列,转身进入资源股阵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47 分享